最近一段时间,王志刚老师陆续收到数智会会员企业的咨询,其中有一个问题比较集中:
“很多已经合作的大客户,不断地提出与其指定下属公司(疑似空壳公司)签订采购合同,并且不提供任何担保条件,并且要求相同的授信条件(额度和账期)。”
风控部门考虑到空壳公司作为法人主体,净资产极低,偿债能力颇弱,若给相同的授信,销售方将面临极大的风险敞口。但与此同时,公司内部销售端又给与极大的压力,让信控岗位十分为难。面对如此两难的选择,我们应如何应对?
王志刚老师为数智会会员提供了逐一解答
一、分析原因
1. 伴随疫情全球蔓延,资本市场及企业生存环境不断变化,更多企业要求资本市场的高估值、高溢价,因此不断隔离自身风险,导致对产业链风险分布造成巨大影响。
2. 上海电气的担保事件,给有风险隔离的需求的公司提供更多手段,一是交易防守端,给空壳公司担保事宜,母公司给子公司提供担保将会更加慎重。二是交易进攻端,设立采购空壳子公司的手段规避风险。成立单独的法人实体空壳公司,进行相关的采购操作,隔离采购端的潜在风险。
二、风险应对思路
信控风险方案的策略主要遵循24字要诀:定位明确,丑话先说,主动出击,内外一致,控大放小,机制治人。
王志刚老师针对每一位会员的企业实际业务状况,逐一给予了风险应对策略和操作思路。若您的企业也碰到同类问题,欢迎联系我们获取解决建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