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现状:下降仍然是主旋律
2022年一季度,房地产六个维度看:
房地产投资增长创了1998年以来新低;
新开工面积降低22.2%;
施工建设下滑21.5%;
新竣工面积下降15.5%;
销售面积下降13.8%;
销售额下降22.7%。
70个大中城市,房价下跌48个。国有土地收入同比下降27.4%;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40.97%。
本质原因:地方政府VS 省及以上政府的政策冲突
地方政府:取消限贷,限购,限售的政策,增加购房补贴,同时百家银行参与降息;刺激房地产行业复苏
国家及省级政府:控制流动性。银行流动性的结构性调整。2021年社融总规模12.06万亿,增长1.77万亿。而住房贷款占比从去年的24.9%,下降到今年10.4%。占比下降接近2/3。另外,房企资金到位率3.8万亿,同比下降19.6%。国内融资下降23.5%,海外融资下降7.8%,自筹资金下降4.8%。整体放水,但房地产行业缺水。
主要背景:为什么地方政府与国家及省级财政冲突?
——需要从各级政府的收入结构分析。
地方政府的四大收入来源:
一般公共事务收支,即税收;
政府性基金收支,即卖地;
国有资产运营,即国企利润上缴;
社会保障收支,即社保;从结构上分析,税收、国企利润、社保等短期无法迅速增长,所以卖地仍然是地方政府收入短期增长的重要来源。
省级财政来源:主要是发债。
一般性债务,即用税收作为还款来源的债务;
专项债,土地类型资产的证券化;从结构上看,2018年,一般债新增2.2万亿,专项债新增1.9万亿,基本相当;但2021年一般债新增0.8万亿,专项债新增3.46万亿,也就是说省级财政专项债依赖更大,专项债方向主要是环保,旅游、道路、基础设施类别,但就是缺房地产专项债。
收入结构的矛盾,决定了房地产行业的博弈现状。
结 论
未来房地产的走向取决于地市级政府与省级以上政府的博弈,目前看房地产行业已经触底,未来是否会报复性反弹,这是个问号。借用一个中科院朋友的调侃,以前下跌都会报复式反弹,现在已经被摩擦的没有脾气了,心态好了,不报复了。就像我们要接受孩子的平凡一样,接受房地产行业的平庸。
以上内容仅供房地产及周边行业的朋友参考。如需具体深入分析,可与我方联系。
数据来源:源哥言商